九游(游戏娱乐有限公司)-官方网站

关闭
2025中国游戏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报告
作者:小编 日期:2025-08-18 点击数: 

  

2025中国游戏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报告

  当下,中国游戏产业正站在从内容生产向技术创新转型的关键节点。面对研发成本攀升、新品增长乏力等行业挑战,以人工智能、引擎技术、XR(扩展现实)为代表的新技术正成为产业突破的核心动力,推动游戏产业新质生产力加速成型。

  近年来,中国游戏市场规模虽保持稳中有升,但增长动能逐渐放缓。数据显示,2021年至2024年市场增量不足300亿元,曾经依赖的设备红利、流量红利已接近挖掘殆尽。更值得关注的是,市场头部产品格局趋于固化,2024年流水TOP100游戏平均运营时长已达7年,而2025年上半年新品在TOP100产品中的流水占比仅为5.2%,新品突围难度显著加大。

  研发端的压力同样凸显。主要上市游戏企业研发投入连续多年稳定在千亿元以上,2024年达1019.2亿元,而企业人员规模却连续两年下滑,2024年同比下降3.4%。在人员减少、内容产出需求增加的双重压力下,单纯依靠人力投入的增长模式难以为继,技术驱动的降本增效成为行业共识。

  出海领域也面临新挑战。中国自主研发游戏海外收入近年维持在160-180亿美元区间,增长放缓,而移动游戏在全球市场的占比已处于较高水平,想要进一步突破,需要在主机、单机等更多元领域构建竞争力,这离不开技术实力的提升。

  面对行业痛点,游戏企业正加速技术布局,人工智能、引擎开发、XR技术成为三大重点方向。对比2024年与2025年TOP50游戏企业的布局数据,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企业数量增长最为显著,已深度渗透到游戏设计、用户分析、运营优化等全流程。

  AIGC(人工智能生成内容)的应用尤为突出。超过半数的头部企业已将AIGC用于美术资源生成、剧情创作等环节,部分企业通过自研AI模型或接入第三方大模型,构建定制化生产管线。例如,在美术创作环节,AI生成+人工精修的模式使批量生产效率提升60%-80%;在客服领域,AI数字人结合大语言模型,实现了7×24小时智能响应。

  引擎技术作为游戏开发的基础设施,也迎来突破期。除了应用Unity、Unreal Engine等主流引擎,部分企业开始自主研发引擎,如网易的Blazing Night引擎为《逆水寒》手游带来了主机级画面表现。引擎技术的精进,不仅提升了游戏画面的真实感和交互体验,也为多平台开发奠定了基础。

  多平台战略已成为头部产品的标配。《原神》通过PC、主机、移动端多端同步发行,构建起全球用户社区;《无限暖暖》首日流水刷新纪录,其中PC端贡献国内超50%收入,海外市场主机与PC端占比达80%。多平台技术打破了设备壁垒,让用户实现跨终端自由切换,显著提升了用户黏性。

  云游戏则成为突破硬件限制的关键。通过流媒体传输和边缘计算,云游戏实现了即点即玩,降低了用户体验高品质游戏的门槛。米哈游的《云·原神》《云·星穹铁道》均进入过畅销榜前十,验证了这一模式的潜力。

  在技术落地层面,多家企业已形成可借鉴的实践经验。世纪华通通过游戏+AI融合,构建了覆盖研发、运营的全流程AI工具体系,其自研的艺术资产及AIGC创作管理平台大幅提升了美术生产效率,而脑语评测项目结合脑机接口分析用户情绪,为游戏优化提供了新维度。同时,其布局的大型算力集群,为AI游戏研发提供了基础设施支撑。

  三七互娱以自研行业大模型小七为核心,整合了40余种AI能力,在美术、投放、客服等领域实现深度应用。数据显示,其AI辅助生成的2D美术资产占比超80%,广告素材视频占比超70%,代码生成效率呈指数级增长。此外,其在AI辅助游戏立项、智能NPC研发等前沿领域的探索,正推动游戏创作模式革新。

  中手游则通过引入AIGC技术实现了显著的成本优化,2023年研发开支同比减少近30%,2024年进一步下降34%。通过与大模型技术提供商合作,其在AI NPC、动态交互系统等方面的创新,让游戏角色具备了更复杂的行为逻辑和个性化反应。

  盛天网络则聚焦AI+社交+场景融合,推出了融入AI技术的社交小游戏和音乐社交APP,其自研的VRACE AI平台整合了美术、语音、文本生成能力,为游戏社交场景提供全链路支持。同时,其云游戏平台与智能座舱的合作,正探索数实融合的新场景。

  尽管技术创新势头迅猛,产业仍面临多重挑战。硬件设备成为高端技术应用的瓶颈,调查显示,65.25%的用户遇到过手机发热降频问题,57.62%经历过游戏掉帧,网络延迟、加载缓慢等问题也较为普遍。虽然云游戏能部分缓解这一问题,但大规模普及仍需时间。

  细分市场发展不均衡也制约着技术进步。国内主机游戏市场规模较小,2024年实际销售收入约44.88亿元,而全球主机市场规模稳定在400亿美元以上。国内主机开发团队数量有限,缺乏实战历练,导致在这一领域的技术积累相对薄弱。

  人才短缺是更长期的挑战。人工智能领域的算法工程师、数据建模专家等岗位人才紧缺指数(TSI)均超过1.5,意味着需求远大于供给;能驾驭主机、客户端大作的引擎技术人才也严重不足,缺乏成熟的培养机制。

  总体而言,中国游戏产业的新质生产力发展已进入关键期,技术创新正在重塑研发模式、产品形态和用户体验。随着企业在AI、引擎、多平台等领域的持续投入,以及行业生态的不断完善,游戏产业有望突破增长瓶颈,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。九游官网

顶部